出发,向着高质量发展奔跑!
——写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大会召开之际
北京日报记者 曲经纬 实习生 谢佳航
人聚兴业,运河商务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古塔脚下,新城崛起。推窗见景的运河畔,2万余家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带来63亿元税收……昨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之际,记者来到运河商务区,看曾经通济天下的京畿重镇,如何以运河畔这台“发动机”驱动远航,成为高质量发展、乐业乐创新高地。
吸引高新技术人才
一大早,张勇驾车沿侯谭线、友谊大桥,一路向西跨过潮白河,不到一小时便抵达运河商务区。他住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工作在北京,是农银金科场景金融创新一部的员工。3个月前,他的办公地点还在东单,通勤往返时间长达4小时。去年12月,公司搬到了运河商务区,时间直接减半。
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是传统金融“国家队”——五大行中唯一一家注册地在城市副中心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作为农行的市场化平台和窗口,围绕智慧乡村、智慧城市和政务、智慧企业和生活等场景推出了农银惠农云、智慧畜牧、农银睿达司库、智县等一系列金融科技创新产品,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建设贡献积极力量。他们看中的不只是副中心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更是企业的场景产品正与副中心挖潜智慧城市等场景高度契合,好土更能育好苗。
张勇感受更深的是,公司自2020年7月28日在副中心注册成立,经过3年多稳健发展,员工规模已近500人,场景客户总量突破660万。“正式在运河商务区驻场办公,更能贴身服务副中心,辐射带动北三县。”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朱玥说。
绿色产业加速集聚
“水韵林海、千年绿城”。坐落在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也是ESG“绿色产业”的集聚区。这里林水相依,以“绿色产业”的定位吸引着高端要素加速集聚。
作为副中心ESG绿色产业创新引擎项目负责人,北京通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千里昨天上午刚在“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参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ESG绿色金融联盟的揭牌。“这是全国首个城市级ESG绿色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完善ESG政策、开展产业绿色金融服务、以资本引导推动ESG可持续投资及产业服务,助力打造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张千里说。
2022年以来,城市副中心打造了首个城市级综合ESG创新平台“副中心ESG绿色产业创新引擎”项目,形成了由北京ESG研究院、绿投发展、副中心ESG基金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项目结构。由通政公司牵头的“副中心ESG绿色产业创新引擎”项目办公地就在运河商务区。
建设北京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围绕ESG产业赛道,提前布局,加快形成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已成为运河商务区绿色产业发展的底色。运河商务区党工委副书记车欣薇说:“城市副中心将持续引入ESG相关企业,与北京ESG研究院、绿投发展、北京绿色交易所、绿金院共同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守住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底色。”
稳住副中心建设大盘
聚焦副中心建设大盘,发挥金融支撑总部经济发展作用,华夏银行副中心分行深度参与副中心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为区政府、区属国企等提供项目支持。
华夏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普惠金融部(营销管理部)总经理包佳寅用一组数据展示了传统金融机构在稳定副中心建设大盘中所做的贡献:“2021年,支持区属国企完成50亿元债权融资计划备案,实现区属国企在北金所的首次亮相。3年时间,为区属国企融资占比近50%,连续3年为区属国企新增融资额、融资余额位列金融机构首位。2023年,副中心‘3个100’重点工程服务覆盖率超过80%;近3年来,累计支持副中心建设新增授信超过300亿元,为环球影城、张家湾奥莱小镇等重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服务项目超过2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我们对副中心项目的审批是非常快的。”包佳寅举例说,文化旅游区“湾里”项目是一个总行权限的项目,前前后后只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完成了20亿元的授信批复。“这是我们对副中心项目的常态。”包佳寅说。
运河商务区作为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重要承载地、城市副中心金融创新和高端商务功能的主要承载区,经过几年的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了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295家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保理等金融企业汇聚,副中心金融生态圈正在大运河畔悄然形成。
创新热土让企业行稳致远
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8号楼——北京市“两区”展示会客厅一层,前言部分用中英双语写了一行字:“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两区’建设是打造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运河商务区党工委副书记车欣薇说。
上田八木(中国)货币经纪有限公司是副中心引进的全国首个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从这家公司的露台区域俯瞰,正是国家5A级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流淌的运河、远处的古塔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画卷。不过,比这美景更吸引上田八木的,是副中心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公司展业以来很快就创造了两个行业纪录:一个是从申请筹备到落户开业,仅用1年1个月时间,创造了业内时间最短纪录;另一个是从对外营业到实现年度盈利仅用2年3个月时间,也创造了业内时间最短纪录。也就是说,我们从申请筹备到年度盈利仅用了不到3年半,这个过程比以往国内同业机构快了3-4年。”上田八木(中国)货币经纪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邹新文介绍说。
“我们看中的是副中心的未来。”邹新文说。截至今年1月,公司营业2年半,累计产生32万余笔交易,交易金额超过42万亿元,合作的金融机构接近2500家,占全国金融机构总数的一半以上。目前日均交易量超过了1000亿元。
人聚兴业,副中心热起来。上田八木只是运河商务区吸引优质金融企业落户的一个缩影。运河商务区作为首都金融功能布局“双核”中的重要一核,近些年围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四大主导功能定位,落地一批重点企业。
目前,运河商务区已建立全方位招商服务体系、全生态链政策支撑体系,全力营造首都营商环境“新高地”,产业经过六年集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经济指标稳中有增,城市副中心的经济引擎作用逐渐增强,初步形成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截至2023年底共有注册企业22944家,注册资本金4928亿元,近三年新增企业数量年均4100家,其中: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95家、高新企业118家、专精特新企业23家,上市企业2家。2023年全年形成税收63亿元,税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6%,较2020年增长57.5%。吸引三峡集团、中建集团等一批央国企二三级子公司入驻;中、农、工、建、邮储、上田八木、北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金财富证券等金融机构落地展业;工银科技、农银金科等金融科技公司进驻办公;普华永道、IDC咨询、德谕泽律所、盈科律所等一批高端商务服务企业加速集聚;绿交所、绿金院、中碳基、中碳质量等一批绿色带动效应显著的头部企业形成示范效应。